编者按: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阐释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指明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学校领导干部认真研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撰写心得体会。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而不懈奋斗。
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彦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深刻理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深刻内涵,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要自觉高质量发展、服务高质量发展,发展一流的应用型学科专业,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应用型教师队伍,提高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不断提升应用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服务力和贡献力。
要以更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加快引进一流的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不断提升自身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学校高质量发展进程。
党委副书记 王为一:办学之要,在教育,在教学,在教师之道;教师之道,在立德,在树人,在止于至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我们必须坚持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培养好学生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学习品质和爱读书、爱运动、爱公益、爱科技活动、爱反思改进的习惯。我们必须坚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我们必须坚持从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优化和实施好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以成人的教育引领成才的教育,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大力实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三大协同育人体系。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科学全面回答了建设教育强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们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牢牢把握教育的首要问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提高育人能力与成效,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牢牢把握“九个坚持”,守牢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加快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师资的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牢牢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理念,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赋能”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宋双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与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躬耕教坛、育人育才的思想,做“四有”好老师。二要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思想,切实关心关注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师以从教为荣,乐于从教、精心从教。三要坚持改革创新,健全激励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教育、管理、考核、评价体制机制,让教师心无旁骛,潜心科研育人、潜心教书育人。四要坚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肃查处违规违纪人员,树立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良好的教师形象。
副校长 汪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全面认识和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使命任务,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加快构建学校事业发展新格局。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主动超前布局。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擘画的新蓝图和“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加快形成以工为主、文理支撑、交通特色、医学优势、突出应用、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二是坚持服务需求,有力应对变局。主动服务湖北省“51020”产业体系、襄阳市“144”产业集群和经济社会文化需求,加强一流学科建设,提高科技服务能力,提升对外交流合作水平。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奋力开拓新局。创新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1512工程”,加快推动学位授权点量质齐升,全面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副校长 曹健:“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是时代特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人力资源。各国实践证明,现代化建设事业越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就越加迫切。“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是科学规律。强国必须先强教育,这已经成为现代化强国发展的历史事实,也是现代化强国发展的普遍规律。“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是教育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教育使命的把握也需要放在这一时代坐标中加以审视。作为高等学校,我们要把教育、科技、人才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党委常委、医学部主任 毛春:办好学校医学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特别是关注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要办好“湖小医健康促进志愿服务队”,在实践中提升医德水平。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临床技能卓越、医学人文融通”教育理念,坚持“厚德博学、崇医济世”部训;提升学校医学教育考研率、首次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水平能力测试。要统筹医学教育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学校医学教育体制机制落地落实并不断改进,落实各项教育教学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基础-临床融合、医理医工医文融合,提升湖文人才培养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
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党委书记 王礼刚:作为基层党员教师,我们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建设全国知名、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为重要使命,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积极引导学院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努力为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 苏顺强: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强调了教师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就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和“高素质”“专业化”,强调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任务就是引导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我们要在工作实际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照“标准”和“目标任务”,不断优化政策,不断强化措施,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发展服务,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强人事制度关键领域改革,使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强力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工部部长 周建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一是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二是创新网络思政教育,探索“互联网+思政”工作模式,夯实网络育人“大矩阵”。三是深化实践育人实效,进一步丰富“格桑花”“雪莲花”支教服务内涵,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着力打造成会行走的“思政课堂”。四是持续深化学风建设,引导广大学生向学向上向善,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五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锻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
教务处处长 聂军:我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尤其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标准。多年来,我们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坚持“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强化对学生的体育教育和体质健康测试,在全体本科生中开设艺术类课程,建立一批美育实践育人基地,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素养,开好劳动教育理论课,做实劳动实践教育。通过以上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科技处处长 吴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系统思维方法,我们将紧密围绕湖北省重大发展战略,聚焦襄阳市“144”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坚持“四个襄阳”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校地校企校际合作,坚持“顶天立地”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不断拓展高水平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努力创造一批原始创新成果。更加紧密地围绕襄阳高质量发展需要,组织精兵强将入驻企业,努力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源动力。我们将不断加强科研工作的系统性和组织力,加快推进“校内外资源充分融通,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激发优质资源叠加放大作用,引领和带动学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能力水平快速提升。
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处处长 梁英: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处将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对表,抓紧抓好学科与研究生教育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落实“四为”方针,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打造一批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源源不断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要聚焦新时代,肩负起传承和引领区域文化的时代责任,发挥先进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与地方互融互促,提升人文社科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度;三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五育并举”提升研究生自主培养质量。
国际处处长 胡若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坚定实施开放办学战略、以高质量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要求,加强对外联系与沟通,努力做好外国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讲学、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等“引进来”文章;进一步拓宽师生出国境学习交流的渠道,做好组织与引导师生有序安全地“走出去”文章。我们将积极融入“留学中国”品牌建设,围绕“扩大规模、提升层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这一来华留学工作主线,进一步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质量,努力向留学生们讲好中国故事、襄阳故事等,并通过留学生们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与传播襄阳文化魅力。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执行院长 余海忠:高等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担负着伟大使命,地方高校更是责无旁贷。我校办在省域副中心城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场景中当好先行官、打好主动仗,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当前,襄阳正着力构建“144”特色产业集群,学校应抢抓机遇,围绕“汽车产业、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产业、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医药健康、现代化工产业”九大产业做“大文章”,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助推地方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进一步加强对诸如人才评价、考核考评、学科布局、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统筹,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深度融入区域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