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其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和“魂”。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承担着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形成中华民族价值认同等时代重任。新时代新征程,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多种融合路径,可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内涵,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时代新人成长,赋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其一,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源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普及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价值、厚植文化传承发展基础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文化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奠定人才基础的重要过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落地生根。同时,构筑青年文化普及推广和传承发展的平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成为助力时代新人培养的生动素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其二,是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媒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培养一大批适应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这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课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上持续创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塑造人的道德品行、提升人的价值认知、丰富人的文化内涵、培育人的精神气质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文化价值,同时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课程内容高度契合,循序渐进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促进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的有机融合,不仅将有效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也将有力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育人成效。
其三,是培养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使命担当的重要源泉。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责任,新时代青年要勇于担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倡导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这些均是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使命担当、抵御不良文化侵蚀、筑牢思想价值底线的重要法宝。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进行多方面融合,充分提炼其中的家国情怀、责任意识、人文精神和奋斗精神,努力实现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可以大大激发高校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拼搏进取精神,必将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精神面貌和文化涵养的提升产生积极作用。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点工作
首先,要深入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思政课改革创新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体系完备、博大精深,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我们抓好抓实抓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将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思政课的论述贯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和“大思政课”实践中,从话语主体、话语语境、话语内容等多维度着力,不断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的精准性、实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提升思政课话语体系的感染力、思想力及渗透力。
其次,要充分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一方面,高校要尽可能地整合各种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充实高校思政课教学素材库,使思政课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另一方面,高校要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过程中对“优秀”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并且要对什么是“优秀”有相对系统的实践标准。同时,高校要在相关课程设计上努力创新,以实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衔接,共同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精神营养。此外,高校还要在传承中实现创新,使思政课教学创新与文化传承发展互相促进,让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实践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试验场”,不断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新的育人方法,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最后,要着力推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革新。当今世界,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深入地融入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思政课教学也不例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而现代科学技术可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变得更为生动形象有趣,实现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融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得以更加全面生动、形象精准地呈现。特别是依托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可以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衔接紧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顺畅、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同步发力、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相互补充的思政课教学机制,让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的有效路径
促进教师主导作用与大学生学习主体双向互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发挥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主导作用能否有效发挥,首先考验的是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这决定了教师能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生动阐述。因此,高校要设法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传统文化涵养以及相关的教授技能。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也要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体现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创新、教学评价等方面,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整个思政课教学过程,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风采、赓续中华文脉。需要注意的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的是使广大青年大学生能够得到爱体育,爱体育(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因此,教师也要注重发挥大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通过思政课教学,唤醒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不断激发他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统筹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双重育人工作。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在高校思政课等显性课程中集中进行,也可以在校园文化环境等隐性课程中进行。要秉持“大思政课”教育思维,挣脱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束缚,充分用好隐性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理、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融入其中,形成显性课堂和隐性课堂密切配合、协同发展的育人格局。同时也要注意,“大思政课”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要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教学思路,发掘思政课教学隐性渠道,以多种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
统筹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传统与现代两类。传统的思政课教学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但面对现代青年大学生,高校教师需要更加注重新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模式,以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比如,可以使用音视频资料甚至VR等技术手段,更好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更好地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教学机制、教学方法,也能够为大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提升高校文化育人成效。
(作者系爱体育,爱体育(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传统伦理文化与现代化)
原文链接:https://npaper.ccmapp.cn/zh-CN/?date=2024-09-12&page=7&Hid=66e1948941d985b994b2b7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