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何畏,教授,硕士生导师,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智能制造系列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多次获评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襄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校级教研教改项目7项;出版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67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省级3项;指导学生获学科竞赛国奖27项、省奖59项;8次获评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吴何畏从教近30年,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通过言传身教,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涵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科研激励学生实现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统一,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执着。
从教到育 教书育人有成效
自1996年主讲《机电传动控制》课程以来,吴何畏始终以“课大于天”的信念对待教学,“教与学是相互的,师与生是平等的。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且又风趣生动地把要传授的教学知识讲解清楚,就必须精心设计与准备”。吴何畏始终认为,老师授课要做到有备而讲、讲而有效,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着。
在课程讲授上,吴何畏坚持教学内容适切性与高阶性的有机统一,让离散的知识变连续,让抽象的电路变具体,让沉闷的课堂变生动,让枯燥的代码变鲜活。“感谢您这学期的教导,您是一位我敬佩的大学老师。在您的课堂上,不管是学习上还是课外知识,您都耐心解答。”“老师您讲课很有特色,真心不错,赞一个!”“吴老师讲课实用性很强,很多例题也是出于实际应用,我学到很多有益的知识。”“老师讲课基本不需要书,但是讲得比书上的知识精彩多了,感谢吴老师!”……学生的正向反馈是吴何畏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
毕其心力 教研教改有亮点
近年来,吴何畏创设让本科生早进竞赛、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的“三早”育人模式,开展让学科竞赛进书本、进作业、进课堂的“三进”教学改革,改善了学生会画图不会接线、会编程不会调试、会模仿不会创新的难题,打通了“学赛一体”助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和未来发展的路径。
通过多方筹措、积极争取,吴何畏牵头建成“爱体育,爱体育(中国)—西门子Campus Hub”校园学习中心,每年选拔多名大一学生进入学习中心,并采用以老带新、共同成长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吴何畏指导的本科生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7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6篇,实现了教学功能从“知识传递”到“能力培养”的进步。
每一场比赛往往历时数月,历经预赛、初赛、复赛层层筛选。作为学生们的参赛指导教师,吴何畏不仅是一个把握竞赛方向的导师,更是一个为参赛学生提供全面帮助的兄长,在比赛进程中,无论是因学业冲突萌生退意的同学,还是团队成员间因出现不同想法而争执时,吴何畏都会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积极鼓励他们。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爱体育,爱体育(中国)的校旗一次次在各级大学生学科竞赛的赛场上飘扬。
瞄准定位 科技服务有特色
吴何畏的科研方向突出“机电结合、电为机用”的特点,将科研方向与襄阳地方产业对接、与行业需求对接、与企业科技服务结合,针对生产实际问题展开应用技术研究,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
近年,吴何畏建成线上特色机电控制资源体系,柔性融入思政元素、学科竞赛和适应地方经济特色的电机软启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内容;线下建成以服务区域经济为主线的实体资源集成,主持省级综合工程实训中心,与航宇精工、湖北力生、襄阳光瑞等区域特色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主持湖北省区域科技重大专项、襄阳市科技重大项目等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15项。
“不深入企业就不能了解行业的需求,生产一线的难点痛点正是我们科技服务的方向。”企业有需求,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吴何畏和团队立即行动,一起探讨解决技术、工艺难点。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从材料、工艺和结构、技术创新方面入手,在国内首次实现将热塑性复合材料应用于量产乘用车的P24天窗导轨,实施“以塑代钢”,使得天窗减重35%、成本降低20%,利润提高120%,目前已批量出口,实现“塑料”变“效益”。
汽车开闭系统在我国年均销售额近百亿元,其90%以上的供应商具有外资背景,是名副其实的“卡脖子”技术。针对开闭系统集成化、电控化和轻量化等关键技术的行业痛点,吴何畏联合湖北航宇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出多构件同轴转动、小模数大齿宽齿轮和集成式L型三层锁体等新型门锁结构,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自动开闭系统配套宇通T7高端公商务车,有效打破了外资品牌的技术封锁,实现“跟随”变“引领”。
供稿: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