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学校正处在全面落实学校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实施“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新赛道,处于综合性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为充分激发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学校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弘扬实干担当精神,营造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校园网特推出“榜样”专栏,刊发学校师生踔厉奋发、真抓实干的先进事迹,宣传学校先进典型,以身边的榜样激发师生奋进力量,全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今天刊发2023年度优秀研究生导师、机械工程学院刘海生教授的事迹。
刘海生,中共党员,教授,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和襄阳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长期从事智能焊接技术、机器视觉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主要承担《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教学,出版教材2部,获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获评“教学标兵”“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指导学生竞赛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20余项。
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刘海生教授认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能够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用高尚的道德品行去影响、感染学生。这也是刘海生从教近三十年来,始终坚守的原则。
精益求精提高教学水平
精通教学业务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为了贴近学生、贴近教学,刘海生坚持工作在教学一线,先后担任过多门专业课和基础课教学工作。他对自己的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他认真备课,多年如一日做到“每课必备,每课必新”,注重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并将学生的素质教育寓于专业教学之中,坚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思考总结,对教学质量高度负责。刘海生特别注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解答,他认为,学生的问题会反过来会促进老师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担任研究生导师后,已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多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奖的刘海生教授没有固步自封。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生指导工作,他积极参加研究生导师各类培训;作为《机械工程前沿技术》课程负责人,积极申报校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并立项(现已结题)。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刘海生精心收集整理案例库,撰写课程方案,项目成果已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运用,效果良好。
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刘海生的学生观。他说,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不失师德风范;让学生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就能做到师生之间亦师亦友。
为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刘海生在师生双选确定后,分年度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研一时,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智能焊接和机器视觉理论,培养查找相关文献能力,同时还要学习视觉和混编软件,为之后完成学业打下基础。研二开始确定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调研,利用前期学习基础,设计预研方案和技术路径,通过实验初步验证可行性,使学生顺利开题,逐步推进细化研究方案,寻找有价值的学术点,着手准备撰写科研论文和专利。2023年暑期,刘海生带着他指导的三名研究生进驻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40多天,对万向联轴器内外球道磨削砂轮形貌在内圆磨床砂轮形貌测量、万向联轴器焊接轨迹自动识别与定位和万向联轴器自动装配线中的视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制定了三位同学的毕业课题。学生课题制定均来自指导教师科研项目,注重工程实际问题导向,使学生科研能力得到锻炼。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每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感到迷茫、困惑的时候,刘海生都会以操场散步、食堂一起吃饭等形式和他们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开导他们,帮他们走出困境,以积极阳光的心态投入研究生学习。
汇聚团队力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机器视觉科研团队党支部是学校获批的第一个教育部“全国党建样板支部”,作为党支部书记,刘海生团结带领支部党员,激励大家在工作中敢于亮明党员身份,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在高质量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中取得明显成效。
在研究生培养中,学生由机器视觉科研团队+企业硕导组成的多导师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学术研究、多维度思考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近几年团队培养的研究生都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团队与襄阳十多家企业开展了企校联合活动,组织申报并获批省级智能焊接与机器视觉应用创新中试基地、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和智能制造与机器视觉襄阳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与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与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襄阳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合作,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军融类科研项目各1项。利用这些科研平台和项目,有力促进了教师和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产出一批科研成果。近几年团队承担纵向科研项目3项、企业横向技术开发项目30余项,专利授权20项,转化科研成果1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56篇,指导学生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外文专著1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2项。
在学校工作近三十年,刘海生教授以高度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各项工作,在学生心目中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在同事心目中是领头人更是战友,兢兢业业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默默地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研究生处、机械工程学院
责编:卜润慧 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