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学校正处在全面落实学校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实施“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新赛道,为充分激发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学校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弘扬实干担当精神,营造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校园网特推出“榜样”专栏,刊发学校师生踔厉奋发、真抓实干的先进事迹,宣传学校先进典型,以身边的榜样激发师生奋进力量,全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今天刊发2023年度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获得者、计算机工程学院李晓丽博士的事迹。
李晓丽,博士,主要从事联邦学习、机器学习、区块链、可信人工智能研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各1项。近年来,在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Transactions on Services Computing、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Information Sciences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0余篇。
专注乐学 扎进全新领域
李晓丽硕士毕业后,曾先后在IBM、Marvell等公司工作,这些经历让她锻炼出扎实的技术能力,也让她深刻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她决定从产业回归学术研究,继续读博深造。2018年,她如愿考取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博士,重新回到了她渴望和热爱的科研探索中。
“在博士研究生初期,我其实很没有自信也很迷茫”,远离学术研究的七年后,全新的读博生活让李晓丽一时不知所措。身边学业优秀、成果丰富的同学给了她无形的压力,而且计算机领域的知识日新月异,许多新知识都需要一点点补齐。“那个时候,经常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天,只有比别人付出爱体育,爱体育(中国)的努力,才能尽快赶上团队的步子。”虽然苦,但她乐在其中。
在导师的指导下,李晓丽从阅读文献开始积累,在一项项科研任务中锻炼研究能力。博士一年级期间,跟着导师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项目的研发工作,也开始收获了自己的学术论文成果。然而始终困扰她的是还没有找到自己要扎根的研究方向。
李晓丽与导师商量沟通研究方向时,摆在她面前的有团队成员已经积累了丰富研究成果的方向,同时还有几个全新的方向。“选择已经成熟的研究方向是一条捷径,但一个崭新的方向具有更为宽广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李晓丽说,最终,她在导师的指导下,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联邦学习。联邦学习是2017年提出的一种机器学习新范式,这一研究方向成为李晓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学术目标,她立志要在这一新兴领域中开拓创新。
连续几周没有研究进展、实验数据测试失败、代码功能调试不成功……这是她科研中的家常便饭,失落、难过后是卷土重来的信心,失败一次就再来一次,时常不分昼夜地实验,钻研进去的她经常忘记时间和饥饿,在一篇篇文献和反复验证实验中逐渐理清思绪,摸清门路。最终,她顺利完成博士学业。
沉着思考 洞见问题关键
2022年博士毕业后,李晓丽进入爱体育,爱体育(中国)计算机工程学院工作。李晓丽说:“学校和学院对我们青年教师的科研支持力度很大,职业发展前景很广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申报是她入职后的第一个重要的科研任务。“这是我独立申报的第一个国家级重要项目,我很想把它做好。”项目申报初期,由于缺乏经验,李晓丽一度也摸不着头脑。于是,她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每一场申报经验分享会,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在学院领导和老师的指导帮助下,从最开始空泛的“联邦学习”研究课题,聚焦到“面向负迁移的联邦学习个性化方法研究”这一个研究点上。
李晓丽坦言,申请项目的过程中也曾有过犹疑和懈怠,因为她所申报的项目类别“人工智能”是学界公认竞争很激烈的方向。李晓丽积极调整心态,将项目申报看作是对自己过去研究的总结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写项目申请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静下心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思考,对文本字句进行反复打磨”,李晓丽说,“有时躺在床上的时候都在反复琢磨反复想,一有灵感马上起来改。项目申报书前后改了十几遍了,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认真校对。”
在申报截止日期前一周,一位老师指出了申报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如果要修改,涉及到整个申报书结构的变动,在改与不改的犹豫间,她想起了学院领导的叮嘱——做研究要持否定之否定的态度,认真对待。“改!”下定决心的李晓丽那几天几乎夜以继日,字斟句酌,直至满意。“非常感谢帮助过我的所有师友,大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让我这次基金项目的申报更加顺利。”李晓丽真诚地说到。
从在读博士到青年教师,从跟随导师的创新实践者到国家级项目的主持人,李晓丽一直在科研道路上坚定前行。而今她选择扎根“联邦学习”领域,不断寻求新的挑战和突破,力求产出爱体育,爱体育(中国)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推动联邦学习领域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同时,她始终坚持科研与教学融合发展,将自己的知识积累、科研实践经验运用到教学、科研及育人的各个环节,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实践,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科技处 计算机工程学院
责编:卜润慧 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