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学校正处在全面落实学校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实施“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新赛道,为充分激发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学校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弘扬实干担当精神,营造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校园网特推出“榜样”专栏,刊发学校师生踔厉奋发、真抓实干的先进事迹,宣传学校先进典型,以身边的榜样激发师生奋进力量,全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今天刊发2023年度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获得者、附属医院陈高艳博士的事迹。
陈高艳,儿科学博士,附属医院(市中心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爱体育硕士生导师,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襄阳市新生儿疾病筛查遗传代谢病诊治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襄阳市医学会新生儿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省儿科医疗联盟新生儿专科联盟常务委员,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青年学组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早产与早产儿管理分会委员。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新生儿方面疾病、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尤其在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救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主持的《基于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调控NLRP3炎症小体降解探讨毛蕊异黄酮改善儿童脓毒症诱导性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获批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为解决患儿病痛重返校园
陈高艳硕士毕业后,于2011年回到家乡入职襄阳市中心医院。在临床工作中,她发现儿科疾病大多都是呼吸系统感染导致的,尤其是在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后,很多极早早产儿一出生就没有自主呼吸,这些宝宝在成长中常常需要过五关斩六将,好不容易熬到肺部发育成熟,后面的感染又一波波的来临,经常是呼吸机一带就是一两个月。这种状况使患儿不断的面临生存危机,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在工作8年后,陈高艳毅然决定回到校园攻读博士学位,并选择了呼吸感染为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
博士在读期间,陈高艳参与了导师课题组有关呼吸道合胞病毒发病机制及干预策略的相关研究,最终在导师的帮助下确定了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脓毒症诱导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靶点药物的筛选。在此之后,陈高艳再次进入了实验室,开始了对脓毒症诱导急性肺损伤动物和细胞模型的构建,以及相关分子生物学的检测。
万事开头难。历经八年再次回到实验室,一切研究都是从零开始,这期间面临着实验失败的沮丧、结果异常的困扰,很多时候为了赶进度,经常是起早贪黑,甚至通宵达旦的做实验,一天两顿饭成为生活常态。功夫不负有心人,实验进展顺利后,陈高艳一天可以完成40只脓毒症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体内、外模型。
博士期间这些难能可贵的学习经历,让陈高艳深刻地体会到做基础研究的不易,不仅要深入了解该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还要找出迄今为止尚未解决的关键难题,再通过体内、外实验去验证可有效干预的靶点。在陈高艳对机制的研究处于迷茫之际,医院副院长潘睿博士给了她启迪。于是,她把目光投向了当前各领域研究的热点——自噬。在明确了自己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后,陈高艳便将基础和临床结合起来,开始探讨自噬通过调控脓毒症诱导急性肺损伤中的炎症通路来筛选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分子靶点,并进一步明确炎症反应中氧化应激与自噬和细胞凋亡的关系。
经过不懈的努力,陈高艳在博士二年级拿到了自己主持的第一个省级横向课题,并在中期汇报中被评为优秀课题。有了这些前期工作基础,她在博士三年级又拿到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并顺利完成了博士答辩。毕业后,陈高艳毅然决定回到襄阳市中心医院工作,立志以自身所学解除患儿病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呼吸、茁壮成长。
排除重重困难坚持科研
回到医院工作后,陈高艳在临床工作之余,坚持继续深入自己的研究,然而却面临许多困难:不仅需要高精尖的设备平台,还要有精干的团队、足够的科研经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等等,而临床工作时常不分白天黑夜,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工作压力也很大,如何兼顾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成为一个难题,想凭借自己一己之力,在科研上有所突破难上加难。
面对困境,陈高艳没有轻言放弃。她争取到儿科主任的支持,成立了儿科科研小组,将有科研基础和科研意向的同事聚集在一起,每周一次例会,每个人都陈述本周的课题进展及遇到的瓶颈,大家集思广益,协同攻关。
在学院和医院领导的支持鼓励下,陈高艳开始冲击国自科青年项目。2021年第一次申报,由于缺乏经验,研究内容过于宽泛,没有突出创新点而失利。专家反馈意见认为陈高艳的研究课题没有创新点,这对陈高艳来说,意味着选题方向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可能都需要调整,整个研究设计要全盘更改,这让她一度十分迷茫,感觉找不到方向。在医院领导和科主任的鼓励下,陈高艳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每一次科研讲座,并对历年中标的项目和专家的评审意见进行反复的揣摩。在对相关领域的文献做了大量阅读后,陈高艳决定从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角度研究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以弥补大自噬研究的不足。方向确定了,深挖的机制也有了,之后,她就进入文本撰写阶段,此时,离提交标书仅剩1个月的时间。
“科室为了支持我申报国自科,在最后一个月冲刺阶段给我放了科研假,让我心无旁骛的撰写标书。每天早上睁开眼,背上书包就去会议室写,中午就在会议室吃饭,吃完继续写,困了就喝咖啡,晚上11点以前绝不休息,进入状态了可能写到后半夜。写好的标书反复修改,逐字打磨,标点符号都不能错,修改到最后我已经可以背下来了”,陈高艳说,“天道酬勤,十分感谢院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科研平台和这么多的帮助。”
项目获批,让陈高艳更加坚定了信心。她说,只要不懈努力,就一定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做为一名临床医生,她甘愿成为每个提前降临到世间的小天使的守护人。
供稿:科技处 附属医院
责编:卜润慧 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