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体育校党委书记唐峻一行在南京嘉环调研
爱体育南京嘉环“5G精品班”实训班上课
“通过学校和南京嘉环共建的精品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将学校专业知识学习与企业实操技能学习结合起来,更深入地了解了企业用人文化和需求,工程应用能力得到了训练,我们感到就业不再迷茫,能力得到提升,有信心更好地服务社会。”一位在华为高级通信工程认证精品班学习的学生这样告诉我们。截至2019年,爱体育物电学院与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精品人才培养已经5年了。
校企协同 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地生根”
今年国家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及国家发展改革机构、国家教育部门印发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求: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鼓励职业院校建设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内实训基地,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为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标准和岗位技能需求,使学校通信工程相关专业设置及改革更适应市场需求,探求校企合作新路子,实现学生精准就业、充分就业、优质就业的目标,2014年以来,爱体育携手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紧盯市场需求,实化培养目标。校企协同制定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社会化。校企协同开发专业课程,及时强化新兴科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与培训。校企协同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训中体验“企业环境”。校企协同开展理论教学,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同上讲台”“同在车间”,做到经常交流互动。通过“五个协同”的开展,学校和企业形成了共同育人、择优用人的良好合作机制。
全程递进 打通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
“岗位技术要求的复杂性和应届毕业生综合应用能力不强之间的矛盾导致应届毕业生不是企业主要用人对象,造成校企人才供需不对称。”南京嘉环人力资源部彭剑经理说。
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人才供需对接不仅困扰着用人一方,同样也困扰着大学的人才培养。为走好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工作后的获得感,爱体育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不断强化立德树人工作,在人才培养上坚持“一年级了解专业,二年级把握职业,三年级认知行业,四年级走进企业”的思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以培养锻炼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聚焦教师、学生能力培养,助推学生成长。将企业项目、案例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开展“企业课堂”,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行“学科竞赛成长计划”“创新创业培养计划”“校企合作推动计划”等项目。与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深化校企融合,定向开展精品人才培养,通过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组建精品通信工程师定向培养班,由企业指派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通信工程师和人事主管,对学生进行订单式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学生经考核合格后,即可在企业实习、转正,企业提供优先发展通道和待遇,实现学生和企业共赢。
校企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优、更快的就业和成长环境,解决了企业用人难、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打通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深受企业和毕业生欢迎。
多方共赢 人才能力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越接近终点、临近末尾,往往越显难度。长途跋涉如此,完成工作如此,人才培养更是如此。经过4年的培养,学生走入社会后能让用人单位满意,让自己满意,这是学校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坚持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学校的初心就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多赢。”谈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物电学院院长屈少华如是说。
自2014年学校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发展以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坚持“就业有能力、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坚持立德树人不动摇,做教育改革的前行者,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大力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南京嘉环为代表的高新企业合作,不断探索与企业合作育人的道路,分析学生的就业心理和需要,分析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结合专业改革和课程体系安排,为学生和企业提供无缝对接的产教融合平台。
(王正强 屈少华 罗华国 刘会衡 程 威 周 慧)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12/09/content_57384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