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特色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是高校学科优势集中彰显的重要标志。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响应襄阳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等发展需求,将发展目标中的地方特色进一步明确为交通特色。近年来,学校组织实施“一心多环、心环相交”交通特色创建行动,初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为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学科的交通特色学科布局。校园网现开设“交通特色”专栏,宣传推介各院交通特色学科建设成效,引导广大师生更好凝聚交通特色发展共识,提高交通特色发展水平,擦亮学校交通特色办学名片,聚势赋能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不动摇,以交通为纲、汽车为领、道路为基、控制为要,紧紧围绕交通强国、绿色环保、智慧出行等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推动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在学校创建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新征程中奋力展现学院责任担当。
一、凝聚共识,锚定交通学科建设方向
明确学科建设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是学院高质量发展首要工作。一是统筹学科建设规划。坚持目标统领、问题导向,抢抓交通强国建设契机,聚焦襄阳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等目标定位,确定了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主干、以车辆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支撑,紧紧围绕新能源汽车、智慧交通规划发展路径,打造“汽车交通”特色。二是确立学科建设领域。坚持聚焦聚力、重点突破,围绕学科建设目标,确立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与控制、交通安全与环境、综合运输与物流工程等重点建设领域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测控与优化、车辆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交通运输与物流智能管控等若干重点研究方向。2019年学院开设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2021年获批“新能源汽车与智慧交通”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和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3年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顺利通过新增学士学位专业授权审核、交通运输首届硕士研究生入学报到,交通学科建设成效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引育并举,厚植交通学科建设根基
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建强一流师资队伍是学院交通学科建设的根基,建立基于交通学科发展的人才引育机制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一是坚持高标准引才。学院紧扣学校人才引进政策,千方百计联系优秀人才、吸引优秀人才,千方百计服务好新进教师,力求建成一支由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博士组成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二是强化师资队伍培养。制定学术骨干教师培育支持计划,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国内外交流,支持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参与博士后研修项目,助力师资队伍学术水平提升。三是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围绕“汽车交通”特色定位,组建了院级学科团队10个。实施学科团队培育计划,以高层次教学科研成果为导向,根据学科团队年度绩效实行团队建设经费差异化支持,建立“竞争、公平、富有活力”的学科团队培养机制,探索实施“以团队为核心、以实绩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助力学科团队快速成长。近年来,学院新增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
三、强化质量,夯实交通学科建设根本
学科建设的根本在于人才培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学院学科建设的重要工作。一是强化专业特色融合。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慧交通”方向,有序推动车辆工程、自动化、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等3个专业的特色融合发展。二是扎实推进专业认证工作。出台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方案,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加强内涵建设和工程认证工作。2019年以来,车辆工程、自动化相继获批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车辆工程专业认证申请已获受理,自动化、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将专业认证理念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三是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学院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工程项目为牵引、能力提升为重点、科教融汇为路径,“定向服务、定向竞赛、定向科研、定向转化、定向就业”多元并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2019年以来,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奖励1项;获批省级教研项目1项、省级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10余项;认定省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超100项;研究生就业100%、继续攻读博士学位6人。
四、创新驱动,激发交通学科建设活力
学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学术前沿探索与地方现实问题研究,力求打造“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格局。一是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实施科技平台拓展和升级计划,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省-市-校”三级科研平台体系。近年来,学院获批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3个、湖北省中试基地1个,省级科研平台已达8个,为交通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着重培育高层次科研项目和成果。聚集优势力量主攻有重大影响的科研项目,汇聚校内外资源冲击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的科研奖励,通过“高峰”带动、逐步形成“高原”,最终实现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持续产出。2019年以来,学院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9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0项,其中一等奖3项;发表CSCD及以上收录期刊论文达100篇,其中ESI学科论文超60篇;授权发明专利52件;出版学术著作11部。三是深入推进校地校企合作。积极鼓励学科团队或个人与地方政府、企业开展科技合作攻关、共同开展项目合作,实现学院与地方产业的融合、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融合、高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融合,使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系统化、基地化。2019年以来,学院先后派出10名骨干教师入驻企业服务襄阳汽车交通产业发展,搭建校企合作共赢平台、深化产学研高质量融合,实现横向到账经费达1600万、成果转化30余项。
五、展望
未来,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做强“交通”学科、做优“车辆”学科、做大“控制”学科建设总思路,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发展,做到跳出专业看学科、跳出学院谋发展、跳出学校争资源、跳出湖北聚力量,努力实现交通学科实力大提升。到“十四五”末,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点全面超过专项合格评估各项指标要求,交通运输工程力争达到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条件,支撑“新能源汽车与智慧交通”优势特色学科群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全面提升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在学校交通特色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供稿: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审核: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